More : 活动 - 第一届海峡两岸民间信仰论坛10月27日在厦门举办2019.10.27
第一节 研究动机和目的 本论文的研究动机在於对池氏伟人、池王爷保民义行的崇拜和藉由搜集、研究文献资料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池王爷信仰与中华家训家风的关系和意义,和对两岸文化心灵契合的影响。研究目的 1.探讨池王爷义行对个人「生命」的意义 2研究「泛爱」精神的体现与中华家训的教育关联性 3.探讨如何以《弟子规》做为家训教育的题材,以回应习近平国家主席对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伟大号召 4.如何通过池王爷信仰营造两岸心灵契合。
第二节 研究步骤与方法 本论文运用务实的研究步骤与客观的研究态度,采用解释学研究进行论述,藉此弘扬池王爷舍身保民的思想义行,及其所形成的中华大爱文化意涵和教育蕴义。
一、 研究步骤
本论文的研究步骤,是依据所持有的文献出版书籍,按照下列的研究分项完成 :
(1) 确定题目 : 依据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池氏委员会指定以「池王爷信仰与中华家训家风」为题。
(2) 订立章节 : 在确定论文主题之后,订立章节,以便搜集相关资料。
(3) 搜集资料 : 在相应的研究范围内,找查「池王爷」和「中华家训家风」的资讯,通过网路和相关出版文献等,做正确的解读。
(4) 选读及整理 : 在有限的时间里,依各章节加以整理,在撰写过程继续不断搜集相关资料,随时补充修正。
二、 研究方法
本论文依据所持有的资料加以分析,整理之后,以务实的教育研究方法,进行论述。
第三节 研究架构
第一章 〈绪论〉说明本论之研究动机目的步骤和方法。
第二章 〈池王爷生平及其思想述要〉: 探讨池王爷生平和考据和其思想渊源。
第三章 〈池王爷信仰的文化和教育蕴义分析〉: 明确的崇德信仰文化,营造中华文化仁爱的核心价值。
第四章 〈池王爷信仰与中华家训家风的赓续〉: 池王爷信仰以中华民俗文化为
基础,家训是以弟子规为实践准则,家风是家训的落实和传承。
第五章 〈池氏房谱族规十条的家训对池氏族人的传承意义〉: 池氏房谱重修与
族规十条,池氏族规十条的家训传承与中华家训家风的对接。
第六章 〈弟子规品德生活教育今释与启示〉: 弟子规家训对家庭教育的借镜,弟
子规对生命教育的启发。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确立弟子规与品德生活教育是学习和实践儒家思想的「入门之基」,池王爷的信仰文化对两岸民间交流的意义。
以下节录续池王爷信仰与中华家训家风的研究一文之后 : 论池氏房谱族规十条对池氏族人的传承意义
第五章 池氏房谱族规十条家训对池氏族人的传承意义
《池氏族规》拾条,为本家礁下开基始祖所立,期以训勉子孙,是一部治家教子和为人处世的传世家训,训勉池氏子孙从「孝悌以肃家风」起,源流远传至今二十四世,作为传家之宝。先父正春公迁居台湾,兄弟三人谨守母训,以孝传家之风,其子学文更不忘族规和父辈之德行,23年来积极投入儒学《弟子规与品德生活》的公益教学,足迹遍及两岸各地,嘉惠学子数万人,将孝道文化自池氏家族扩大到社会每一家庭,使得池氏族规的传承更具意义。
第一节 池氏房谱重修与族规十条
一、 有关池氏房谱重修与池氏族规十条条文
据本房重修礁山池氏宗谱引,源远流长,池氏之先乃汉建昭年间,福建福清光贤里人,传至池氏五世先祖震喧公(宋大德年间徙居今浙江欧北镇礁山里),为礁下开基始祖,立《池氏族规》拾条,以性淳朴有隐德,好礼义,习诗书,世达古今,耕读传家井井有度,内睦家庭,外睦邻里,教子读书,怡怡处世,蓄资积谷赈仓,乡人无不恭敬而立,以身作则,训勉子孙1.「孝悌以肃家风」起,做到2.崇祀孝行,3.睦邻同处,4.耕读务本,5.赈济恤贫,6.婚嫁良家,7.勤俭守业,8.礼让戒争,9.养性冺欲,10.谨信为要止。
二、 池氏族规十条的家训传承与中华家训家风的对接
中国人自古崇德修身,凡是有家教的家庭,往往都重言传身教。历史上最早的家训是在西周,周文王遗留给周武王的《保训》,讲"中道"和"阴阳和谐"的观念 ;《孝经》成为「孝文化垂范将来」的经典,而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小学的家庭教育和其切身的经历,涵盖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等,是一部治家教子和为人处世的传世家训,注重言传身教的家训理念。谈到家训,在现代生活环境里,愿举林则徐家训和格言互勉,他说 : 「子孙有若我者,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若我者,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其「十无益」格言 : 一、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二、父母不孝,奉神无益;三、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四、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五、做事乖张,聪明无益;六、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七、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八、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九、不惜元气,医药无益;十、淫恶肆欲,阴骘无益。这“十无益”既是林则徐自己的修行标准,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更足以为后人修身乃至齐家治家的座右铭。
家训对个人的修身乃至齐家治家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再引《池氏族规》拾条,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思考;《池氏族规》拾条,训勉池氏子孙从「孝悌以肃家风」起,源流远传至今二十四世先父正春公迁居台湾,兄弟三人谨守母训,以孝传家,其子学文更不忘族规和父辈之德行,23年来积极投入儒学《弟子规与品德生活》的公益教学,足迹遍及两岸各地,嘉惠学子数万人。
1. 池氏族规「孝悌以肃家风」做到「崇祀孝行」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何种意义和作为 ?
池氏的族规、家教、庭训,皆符合《弟子规》的中心思想。孝为百善之本,池氏先祖训示后世子孙人人务必以孝行来建设孝悌家风; 在家孝顺父母,从听话开始,勿任意顶嘴,免伤父母心,对於父母之教与训当洗耳恭听,放在心里。凡事做到不让父母担心、操心,一年四季,一天日夜,心系父母,做好起居关怀伺候,若有外出返回必当面告知,对事务的处理当常请教,不可自作主张,肆意做为而伤父母心。爱护身体勿让父母难过,关心父母,早晚请安,取得父母欢心。父母有病时应了解病情和药物常识,并尽心尽力服伺。父母离开我们时需丧祭尽礼。对於兄弟姊妹相处之道,在於轻财物和忍言语,免生争端,依兄友弟恭之道,相互照顾,体悟十指连心之悌道足以为孝也。
2. 池氏族规「持家守业,传承好家风」的时代意义为何 ?
贤慧的女人是「家」安定的力量,「妈妈」是推动世界文明的推手,要推动母教。池氏族规「婚嫁良家,勤俭守业」,池氏子孙婚嫁必选良家,子孙媳妇皆得习劳,勤俭持家,常以「能省才有底」训勉嫁出去的女儿,以传家风。70后的台湾人和90后的大陆人,由於物质生活条件的充裕,要甚么有什么,成为只会「接受」的ME族人; 对於金钱、时间和感情不能掌握。对於婚嫁只凭一时的喜恶,没有羞耻心和荣誉感,因此离婚事件屡传,成为不幸家庭的主因,此乃自幼由於家教失能,无法给于孩子做好基本的家庭教育,更因为对金钱的无法掌握,不懂勤俭,每日吃喝玩乐,不知量入为出,又何以持家? 池是先祖深明此理,而立此规。故推广勤俭持家乃为成家立业当急之务。
3. 修身养性,爱护自己,少点欲望才是快乐幸福之方,也是处於物质世界的人类所需。
中国人的教育从小注重养性和养正教育,《易经.蒙卦》说:「蒙以养正,圣功也。」从小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由於孩子幼年时期最容易接受「引导」,亦善於「模仿」,此时应该用来「爱」与「榜样」来导向正道。池氏先祖深明此理,故订池氏族规「养性冺欲,礼让戒争,谨以养身」以训勉后氏族人,可谓用心良苦。笔者在研习教学《弟子规》23年来,体悟到人除了具有「人性本善」之外,仍具有与生俱来的「天性」,我将它定义为「动物性行为」,它非善非恶,却是人一生中都无法消除的,因为它是人类乃至任何动物求生存的「本能」。「动物性行为」是随著「人性本善」做反向的增减,我引「跷跷板原理」自可明白。不幸的是,人之「善性」原来只是一颗种子「种性」而已,需要通过正确的养性、养正教育来开导,也就是开启孩子幼稚懵懂的心性,使之发芽、至开花结果,得以辨别是非,学会做人处事之道。
4.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古代知识份子追求「耕」与「读」相结合的生活方式,以现代生活来说,动与静之间的生活方式,何尝不是一种文化情怀和价值追求?
池氏族规「耕读以图本务」,源之于本家五世祖震喧公习诗书以耕读传家。耕读文化是中华文化儒家的优良传统,包含做人、行事、信仰三方面。「耕读传家」是人本精神的呈现,耕读文化则表现出自立自强「勤耕立家,苦读荣身」的时代文明。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古人耕读文化的精神,「耕以养身,读以明道」,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做一个贤达的、有知识有情怀的现代公民。
5. 诚信待人,乃待人处世之道,所谓无信不立也。
说出的话一定要守诚信,不轻易食言,花言巧语的话,骂人的脏话和流里流
气的粗俗语言,都要杜绝。池氏族规「谨信以慎枢机」明白训勉池氏后世子孙谨守分际,话说多不如少,话说少不如好,勿说人之是非,不传负能量之言。族人应谨身行事,接受社会和国家的规范和道德原则,特别是独处时的自身修养,如《礼记.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6. 敦亲睦邻,赈济恤贫是大爱
中华文化儒家学说的核心价值在於以孝悌为仁之根本开始,而「仁」就是普
遍「爱人」,从孝悌的亲亲之情扩充升华为「泛爱众」的大爱道德,具有人际关系的普遍道德意义,而且兼及「爱物」的生态保护意义。俗话「守望相助自家起,远亲不如好近邻」,池氏先祖本著仁者爱人的精神,蓄资积谷赈仓的义行,体现《孟子•尽心上》:“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盖先祖乃为官在身,能体恤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怀互助,亲善和睦地生活在一起,解决困难,合力建设社会,才会获得快乐幸福。而先父在世时亦充分表现了「为他人想」,把「好的东西给别人」的泛爱精神,后人引以为荣。
第六章 弟子规品德生活教育今释与启示
《弟子规》自清代李毓秀撰著成教材之后,即为后代私塾所选,用以教导子弟。由於《弟子规》取材自《论语学而6》和朱子的《童蒙须知》,是入圣贤之门的蒙学教材,讲的是生命和生活之学,用以培养蒙童良好的生活习惯。故吾自1997年创办「正春书院」、成立「弟子规人文艺术社区学校」,自编《弟子规与品德生活》五篇,属於家训教材范畴,我关注社区教育,将之作为品格启蒙教育教材。以「把孩子带起来」的心愿,从事著百年树人的《弟子规与品德生活》教学至今23年。本章第一至三节分别探讨《弟子规》对学习活动的定位引导,《弟子规》品德生活教育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借镜和对生命教育的启示。
第一节《弟子规》对学习活动的定位引导
《弟子规》对於学习活动在「总叙」里就有明确的定位和次序引导,「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认为人应以道德修养、品格完善为主修课目,有用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则为次修课程。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学校教育强调知识的学习,孩子必须面临各种大小考试,忽略了生活与伦理道德的教育,使得孩子学习了各种有益的学问和才艺后,若缺少品德修养就会产生知识的傲慢,而执著於自己的错误知见,任凭自己的意思一昧去做,就如《弟子规》所说的 :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知做人处事的道理。
《弟子规》的学习方法,是许多父母甚至教师未必了解的。学习《弟子规》就是要学以致用,在儿童的生活认知中给於正确的引导和体验,并且坚持不懈的实践。由於《弟子规》是生命和生活的学问,教师除应用心去研读《弟子规》,感悟传统文化的精义,研究教育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和儿童的心灵进行真诚的沟通,才能达到教化的目的。
第二节 《弟子规》家训对家庭教育的借镜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孕育出优秀的下一代。中华民族素来以「有家教、有教养」而著称於世,不仅有数千年传承不弃的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而且在历史的长河中已成为一种传统家训文化。《弟子规》做为家庭教育的「家训」是极具价值的,陈美卿.「李毓秀弟子规思想及其教育蕴义之研究」一文说 : 「在当代传统文化日趋衰微的环境氛围里,其精神切合生活实际,其见解精微深刻,不仅对於儿童富有启迪作用,对於成年人也具备相当的启示作用。孔子第75代孙孔仲温祥智妻子、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雷侨云在其「《弟子规》〈家训文学〉拥有永恒不移之价值」一文指出 : 「儒家的孺子,当从「为人子」、「为人弟」开始学起…;儒家的施教者,一心期盼秉性善良的弟子们,接受此一文化教养,成就自己成为能够参天地、化育万物的「人才」,并以此立身行道、扬名声、显父母孝道精神,完成儒家的文学教育理念,让自己拥有至真、至善、至美的人生,而这一切真善美的拥有,可以从《弟子规》做起的。
本文作者23年的《弟子规》品德教学,体悟到《弟子规》的教学不但是学校教育,同时也是家庭亲子教育的好题材,它同时是生命教育,让孩子从生命的诞生中,认识自己的生命真谛 ; 感恩、谦卑、日日成长。从而提醒自己一生应从孝之始至孝之终,善尽「为人子」的意义。笔者愿藉由《弟子规》的长期教学,整理出四个学习面向,作为家庭教育孩子的准则。
1. 孝亲 : 从过去贫穷的年代走上经济条件逐渐宽裕的时代,父母对於能满足下一代物质享受的要求是一种希望和自我要求,於是孩子要什么就有什么 ; 孩子处在父母溺爱的幸福里却没有感觉,这是教育的警讯。俗话说 : 「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有智慧的父母应当教育孩子知所先后,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善良的品行,应该是爱而不溺,塑造子女健全的人格。《弟子规》开宗明义 : 「父母呼,应勿缓 ; 父母命,行勿懒 ; 父母教,须敬听 ; 父母责,须顺承」,阐述父母对孩子的慈爱在於「关心」、「期盼」、「引导」和「爱」,给孩子一条正确的道路,亦同时要求为人子女当知父母之用心,故而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听话」两字,要体悟到对父母不时的「顶嘴」,犹如以箭刺向父母之心脏一样的痛苦。
2. 尊师 : 礼者理也,维系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两大支柱就是「孝亲」和「尊师」,两者精神皆在於礼。孔子曾训诫其子孔鲤要学礼,告以「不学礼无以立」。在台湾各大中小学亦曾经依据《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将「礼义廉耻」作为共同校训,可见礼的重要性。《弟子规 》教学强调对尊长的礼在於「长者先、幼者后」,与长辈一起当心中存有长辈,一切就自然有理了。
3. 爱己 : 每个人的生命均来自父母,当自我完善保护直到终命之时。《孝经》开宗明义说 :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弟子规》也说 : 「身有伤,贻亲忧」,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爱自己,首先要从「珍惜光阴」做起,再在服装仪容,生活作息,言行举止应对上不断修正自己,令自己成为有气质、有教养之人。
4. 爱人 : 《弟子规》依据中国文化的仁爱思想,在学习顺序上明白指出一由孝亲开始,次依尊师,爱己守诚有信,如此达到更高境界时,就能做到对大众的泛爱关怀。
第三节 《弟子规》对生命教育的启发
生命教育的主题范围,包含孝悌,敬长,诚信和人道关怀。弟子规教育在於从生活认知中教育学生认识自己和生命来源,期许学生尊重生命,鼓励学生爱惜生命,引导学生欣赏生命。本人对《弟子规》的长期研究和教学中,体悟到《弟子规》生命之学的奥妙,我教育学生如何从母胎图片中认识生命,从教育的角度找到「感恩」、「谦卑」和「成长」的三个真谛。当孩子明白生命所源,从而认识自己,给了自己在《弟子规》的学习上了最关键的一课。孩子们留下纯真的眼泪,懂得爱护自己的身体,进而体会到对他人的身体的尊重。《弟子规》的教学诚然对生命教育起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