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生活学会成立20周年; 正春书院创办27周年.弟子规与品德生活教学网路学校招生,优惠中电话0919140073 0919-140073
首页
1
网页导览
2
两岸族谱文化交流中心
3
家训 - 池学文为池氏族规十条做了释义,它作出弟子规。2020.02.154
http://www.ccla.url.tw/ 中华文化生活教育&资讯网
中华文化生活教育&资讯网 803 高雄市盐埕区濑南街219号一楼
两岸寻根是本会族谱文化交流中心的主要工作之一,这几年来,本会已为大陆同胞乡亲找到他们的亲人在台湾的居住所,看到他们兴奋感激之情更激发我们做好做广这件有意义的事,这也是本会成立的宗旨在创造美意的生活工作。我们发挥恕道精神,将心比心,当亲人因战争离散数十年后,还能彼此见到亲人的那份情感,我的心是受到感动的。"闽台寻根"这本巨著是由福建省开敏姓氏文化研究会所编著,出版於2017年10月。由著名的闽台姓氏研究专家,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蔡干豪先生和林庚先生,闽台姓氏研究专家,福建省开敏姓氏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等主编。  本中华文化生活学会池学文理事长,应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池氏委员会邀请,於2019年10月出席该会所主办的"池王爷信仰学术论坛"并发表论文,获赠本"闽台寻根大典",备极珍惜。在此感谢主办方的馈赠。由於台湾的姓氏和福建的姓氏之间有著深厚的历史渊源,现今台湾人中有四分之三的祖籍地是福建,本会为使台湾乡亲进一步了解祖先们来台的这种血脉相连的紧密关系,特别将本书所记载的祖姓源流,得姓始祖,入闽迁徙,入台开垦,和所属郡望堂号和昭穆字辈等提供后世子孙有意寻根之参考。  首先为本会成员姓氏开始,再逐步介绍其他姓氏。池氏 在中国大陆姓氏排行232位。人口数418000人,福建排名88位,台湾约6100人,排名134位。渊源 1.是以居住地为姓。古代有世居护城河畔的人,便以池为姓。2.黄帝四十一世胄,汤殷二十三世后裔,殷姓民辅佐周穆王有功,封民食邑於池(现今河南省)其后代子孙逐以封地为姓。3.秦国有王族叫公子池,其后代池子华官授秦丞相,封西平郡(今河南东部陈留地方),秦末天下大乱,池氏迁至西平,因家族繁盛,其后代就以他的名字为姓。4.源於氏族,起源东汉末期的西北地区的仇池国。5.源於朝鲜族,满族和蒙古族等汉化改姓者。得姓始祖 池氏家族的血缘始祖是少暤(音读号)氏,是中国古代金属企业使用的创始人,是上古古乐的发明者,是华夏第一位天文历法家。位居五帝之一。池姓的远祖是以凤凰图腾的氏族部落。各地池氏宗祠屋脊上的凤鸟图腾是有历史渊源的。(氏族是原始社会的组织形式,又称氏族公社。他是以血缘关系自然形成的人类共同体。早期氏族内部通婚,但禁止长辈和晚辈,以及亲兄弟姊妹间通婚,到了后期才允许各族氏通婚。族内一些德高望重的长者被尊为长老,处理公共事务。* 注 : 古代中国,东夷族和西羌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是凤文化和龙文化的两个源头。东夷族的始祖是太皞伏羲氏和太皞金天氏,西羌族的始祖是炎帝神农氏和皇帝轩辕氏,后来通婚部段进行融合而形成中华民族的主体族系。在后来的迁徙过程中,东夷族的鸟夷支系是赢氏池性的先祖氏族,所以在闽浙一代的池氏宗祠上有凤鸟的图腾。入闽迁徙 : 1. 后梁开平三年,王审知受封为闽王,池氏可祖公善骑射,随入武威军(今福州),后迁居同安,生有四子,名孝悌忠信,分四大房派。孝公的子孙移居泉州,永春,汀洲,漳州等地。悌公的子孙则移居兴化,蒲田,先由等地。忠公的子孙移居平府龙溪,长溪。2.池鲤腾公,世居河南西平,唐僖宗中和五年885年,子孙繁衍於闽清,龙溪,长乐,连江,福州,闽侯,永泰,蒲田,仙游一代。闽清县六都下坑的西平池氏宗祠为池氏鲤腾公总祠。3.池朝奉公,为世居河南光州固始,为了避乱於唐末五代期间入闽。居於闽东白鹤盐埕,繁衍于宁德,霞浦,厦门等地。4.池国泰於元朝入闽,居闽清。4.入闽的林氏始祖林禄的后裔林伯仙迁居於福州府沙邑的清水池,改姓池,为永安池氏的开基祖。(待续)入垦台湾 : 清代,福建和广东池姓族人入垦台湾,高雄地区原住民亦有池姓同胞。浙江永嘉,版主本房池是开基主,正杰公,正洪工和正春公三兄弟,於民国20年后先后来台从事木工工作。先住基隆,后迁移至高雄大林浦,最后落脚在盐埕区大仁路和建国四路一带,事业发达后,在鼓山区兴建三四层楼房作为木器工厂。繁衍子孙至今已四代。郡望堂号 : 池姓堂号主要以 西河堂 西平堂 陈留堂 望丽堂等。 版主本房郡望为西河堂。 在台湾尚未见有池氏祠堂者昭穆字辈 : 依据池氏房谱载 : 行诗共二十八世             石马岙行第十三世起喧 万 子 维 道 汉 朝                                             善 应 文 世 元崇 国 应 文 世 元 天            新取行诗二十八世          仲 永 昌 忠 瑞永 昌 忠 良 宗 正 学            继 善 有 庆 光 宏 福       茂 国 继 宗 大明 德 必 茂 定 芳 时            瑞 启 景 运 绍 奇 英       振 万 古 长 青                                      振 声 远 大 冠 华 宇                                      毓 志 成 贤 泽 培 新       下岸行第十九世起                                                                       世 嘉 忠 良 汝 孔 仁                                                                       泽 兴 礼 义 永 贤 臣 http://www.ccla.url.tw/hot_339758.html 闽台寻根 2024-11-18 2025-11-18
中华文化生活教育&资讯网 803 高雄市盐埕区濑南街219号一楼 http://www.ccla.url.tw/hot_339758.html
中华文化生活教育&资讯网 803 高雄市盐埕区濑南街219号一楼 http://www.ccla.url.tw/hot_339758.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11-18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www.ccla.url.tw/hot_339758.html

池老师儿童弟子规(教品德) 欢迎洽询 >>儿童家教班 师资培训班 .洽询专线0919-140073

恭录池氏族规十条释义  文本由池氏24世,在台二世,池公正春之后长子池学文所书

More : 
论坛---池王爷信仰与中华家训家风的研究

活动 - 第一届海峡两岸民间信仰论坛10月27日在厦门举办2019.10.27

f4d25abdb7e5b22cb4cff296a18d62bf.jpg002c0563b0a9bb2617c45034f87bc288.PNG24b68cececdab1aa847fcc8c8b895b62.PNG


池氏房谱族规十条家训对池氏族人的传承意义

   《池氏族规》拾条,为礁下开基始祖所立,期以训勉子孙是一部治家教子和为人处世的传世家训,训勉池氏子孙从「孝悌以肃家风」起,源流远传至今二十四世,先父正春公迁居台湾,兄弟三人谨守母训,以孝传家之风,其子学文更不忘族规和父辈之德行,23年来积极投入儒学《弟子规与品德生活》的公益教学,足迹遍及两岸各地,嘉惠学子数万人,将孝道文化自池氏家族扩大到社会每一家庭,使得池氏一族的船程更具意义。

一、    有关池氏房谱重修与池氏族规十条条文

    据本房重修礁山池氏宗谱引,源远流长,池氏之先乃汉建昭年间,福建福清光贤里人,传至池氏五世先祖震喧公(宋大德年间徙居今浙江欧北镇礁山里)为礁下开基始祖,立《池氏族规》拾条,以性淳朴有隐德, 好礼义,习诗书,世达古今,耕读传家井井有度,内睦家庭,外睦邻里,教子读书,怡怡处世,蓄资积谷赈仓,乡人无不恭敬而立,以身作则,训勉子孙1.「孝悌以肃家风」起,做到2.崇祀孝行,3.睦邻同处,4.耕读务本,5.赈济恤贫,6.婚嫁良家,7.勤俭守业,8.礼让戒争,9.养性冺欲,10.谨信为要止。

二、    池氏族规十条的家训传承与中华家训家风的对接

    中国人自古崇德修身,凡是有家教的家庭,往往都重言传身教历史上最早的家训是在西周,周文王遗留给周武王的《保训》,讲"中道""阴阳和谐"的观念 ;《孝经》成为「孝文化垂范将来」的经典,而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小学的家庭教育和其切身的经历,涵盖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等,是一部治家教子和为人处世的传世家训注重言传身教的家训理念。谈到家训,在现代生活环境里,愿举林则徐家训和格言互勉,他说 : 「子孙有若我者,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若我者,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其「十无益」格言 : 一、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二、父母不孝,奉神无益;三、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四、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五、做事乖张,聪明无益;六、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七、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八、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九、不惜元气,医药无益;十、淫恶肆欲,阴骘无益。这“十无益”既是林则徐自己的修行标准,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更足以为后人修身乃至齐家治家的座右铭。

     家训对个人的修身乃至齐家治家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再引 《池氏族规》拾条,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思考;《池氏族规》拾条,训勉池氏子孙从「孝悌以肃家风」起,源流远传至今二十四世先父正春公迁居台湾,兄弟三人谨守母训,以孝传家,其子学文更不忘族规和父之德行,23年来积极投入儒学《弟子规与品德生活》的公益教学,足迹遍及两岸各地,嘉惠学子数万人。

1.  池氏族规「孝悌以肃家风」做到「崇祀孝行」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何种意义和作为 ?

    池氏的族规、家教、庭训,皆符合《弟子规》中心思想孝为百善之本,池氏祖先训示后世子孙人人务必以孝行来建设孝悌家风; 在家孝顺父母,从听话开始,勿任意顶嘴,免伤父母心,对於父母之教与训当洗耳恭听,放在心里。凡事做到不让父母担心,一年四季,一天日夜,心系父母,做好起居关怀伺候,若有外出返回必当面告知,对事务的处理当常请教,不可自作主张,肆意做为而伤父母心。取得父母欢心,爱护身体勿让父母难过,关心父母,早晚请安,父母有病时应了解病情和药物常识,并尽心尽力服伺。父母离开我们时需丧祭尽礼。对於兄弟姊妹相处之道,在於轻财物和忍言语,免生争端,依兄友弟恭之道,相互照顾,体悟十指连心之悌道足以为孝。

2.  池氏族规「持家守业,传承好家风」的时代意义为何 ?

    贤慧的女人是「家」安定的力量,妈妈是推动世界文明的推手。池氏族规「婚嫁良家,勤俭守业」,池氏子孙婚嫁必选良家,子孙媳妇皆得习劳,勤俭持家,常以「能省才有底」训勉嫁出去的女儿,以传家风70后的台湾人和90后的大陆人由於物质生活条件的充裕,要甚么有什么,成为只会「接受」的ME族人; 对於金钱时间和感情不能掌握。对於婚嫁只凭一时的喜恶,没有羞耻心和荣誉感,因此离婚事件屡传,成为不幸家庭的主因,此乃自幼由於家教失能无法给于孩子做好基本的家,更因为对金钱的无法掌握,不懂勤俭,每日吃喝玩乐,不知量入为出,又何以持家? 故推广勤俭持家乃为成家立业当急之务。

3.     修身养性,爱护自己,少点欲望才是快乐幸福之方,也是处於物质世界人类所需。

    中国人的教育从小注重养性和养正教育,《易经.蒙卦》说:「蒙以养正,圣功也。」从小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由於孩子幼年时期最容易接受引导,亦善於模仿,此时应该用来榜样来导向正道。池氏先祖深明此理,故订池氏族规「养性冺欲,礼让戒争,谨以养身」以训勉后氏族人,可谓用心良苦。本人在研习教学《弟子规》23年来,体悟到人除了具有「人性本善」之外,仍具有与生俱来的「天性」,我将它定义为「动物性行为」,它非善非恶,却是人一生中都无法消除的,因为它是人类乃至任何动物求生存的本能动物性行为是随著人性本善做反向的增减,我引「跷跷板原理」自可明白。不幸的是,人之「善性」原来只是一颗种子「种性」而已,需要通过正确的养性、养正教育来开导,也就是开启孩子幼稚懵懂的心性,使之发芽、至开花结果,得以辨别是非,学会做人处事之道。

4.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古代知识份子追求「耕」与「读」相结

合的生活方式,以现代生活来说,动与静之间的生活方式,何尝不是一种文化情怀和价值追求?

    池氏族规读以图本务,源之于本家五世祖震喧公习诗书以耕读传家。耕读文化是中华文化儒家的优良传统,包含做人、行事、信仰三方面。「耕读传家」是人本精神的呈现,耕读文化则表现出自立自强「勤耕立家,苦读荣身」的时代文明。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古人耕读文化的精神,「耕以养身,读以明道」,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做一个贤达的、有知识有情怀的现代公民。

5. 诚信待人,乃待人处世之道,所谓无信不立也。       
说出的话一定要守诚信,不轻易食言,花言巧语的话,骂人的脏话和流里流气的粗俗语言,都要杜绝。池氏族规「谨信以慎枢机」明白训勉池氏后世子孙谨守分际,话说多不如少,话说少不如好,勿说人之是非,不传负能量之言。族人应谨身行事,接受社会和国家的规范和道德原则,特别是独处时的自身修养,如《礼记.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6. 敦亲睦邻,赈济恤贫是大爱

 中华文化儒家学说的核心价值在於以孝悌为仁之始,而「仁」就是普遍「爱人」,从孝悌的亲亲之情扩充升华为「泛爱众」的大爱道德。其具有人际关系的普遍道德意义,而且兼及「爱物」的生态保护意义。俗话「守望相助自家起,远亲不如好近邻」,池氏先祖本著仁者爱人的精神,蓄资积谷赈仓的义行,体现《孟子・尽心上》:“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盖先祖乃为官在身,能体恤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怀互助,亲善和睦地生活在一起,解决困难,合力建设社会,才会获得快乐幸福。而先父在世时亦充分表现了为他人想,把好的东西给别人的泛爱精神,后人引以为荣。

 

弟子规品德生活教育今释与启示 

   《弟子规》自清代李毓秀撰著成教材之后,即为后代私塾所选,用以教导子弟。由於《弟子规》取材自论语学而6和朱子的《童蒙须知,是入圣贤之门的蒙学教材,讲的是生命和生活之学,用以培养蒙童良好的生活习惯。故吾自1997年创办「正春书院」、成立「弟子规人文艺术社区学校」,自编弟子规与品德生活五篇属於家训教材范畴,我关注社区教育,将之品格教育教材,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把孩子带起来」的心愿,从事著百年树人的《弟子规与品德生活》教学至今23本章第一至三节分别探讨弟子规对学习活动的定位引导,弟子规品德生活教育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借镜和对生命教育的启示。

一、《弟子规》对学习活动的定位引导

   《弟子规对於学习活动在总叙里就有明确的定位和次序引导,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认为人应以道德修养品格完善为首要任务,有用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则为次修课程。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学校教育强调知识的学习,孩子必须面临各种大小考试,忽略了生活与伦理道德的教育,使得孩子学习了各种有益的学问和才艺后,就会产生知识的傲慢,而执著於自己的错误知见,任凭自己的意思一昧去做,就如《弟子规》所说的 :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知做人处事的道理。

    弟子规的学习方法,是许多父母甚至教师未必了解的。学习弟子规就是要学以致用,在儿童的生活体验中给於正确的引导,并且坚持不懈的实践。由於弟子规是生命和生活的学问,教师除应用心去研读弟子规,感悟传统文化的精义,研究教育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和儿童的心灵进行真诚的沟通,才能达到教化的目的。 

二、《弟子规》家训对家庭教育的借镜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孕育出优秀的下一代。中华民族素来以「有家教有教养」而著称於世,不仅有数千年传承不弃的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而且在历史的长河中已成为一种传统家训文化。《弟子规做为家庭教育的家训是极具价值的,陈美卿.「李毓秀弟子规思想及其教育蕴义之研究一文说 : 「在当代传统文化日趋衰微 的环境氛围里,其精神切合生活实际,其见解精微深刻,不仅对於儿童富有启迪作用,对於成年人也具备相当的启示作用。孔子第75代孙孔仲温祥智妻子、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雷侨云在其「《弟子规》〈家训文学〉拥有永恒不移之价值一文指出 : 「儒家的孺子,当从「为人子」、「为人弟」开始学起;儒家的施教者,一心期盼秉性善良的弟子们,接受此一文化教养,成就自己成为能够参天地化育万物的「人才」,并以此立身行道、扬名声、显父母孝道精神,完成儒家的文学教育理念,让自己拥有至真、至善、至美的人生,而这一切真善美的拥有,可以从《弟子规》做起的。

    本文作者23年的弟子规品德教学,体悟到弟子规的教学不但是学校教育,同时也是家庭亲子教育的好题材,它同时是生命教育,让孩子从生命的诞生中,认识自己的生命真谛 ; 感恩、谦卑、日日成长。从而提醒自己一生应从孝之始至孝之终,善尽为人子的意义。笔者愿藉由弟子规的长期教学,整理出四个学习面向,作为家庭教育孩子的准则。

1.    孝亲 : 从过去贫穷的年代走上经济条件逐渐宽裕的时代,父母对於能满足下一代物质享受的要求是一种希望和自我要求,於是孩子要什么就有什么 ; 孩子处在父母溺爱的幸福里却没有感觉,这是教育的警讯。俗话说 : 「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有智慧的父母应当教育孩子知所先后,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善良的品行,应该是爱而不溺,塑造子女健全的人格。弟子规开宗明义 : 「父母呼,应勿缓 ; 父母命,行勿懒 ; 父母教,须敬听 ; 父母责,须顺承」阐述父母对孩子的慈爱在於关心期盼」、「引导和「爱」,给孩子一条正确的道路,亦同时要求为人子女当知父母之心,故而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听话两字,要体悟到对父母不时的顶嘴,犹如以箭刺向父母之心脏一样的痛苦。

2.    尊师 : 待续

3.    爱己 : 待续

4.    爱人 : 待续 

三、《弟子规》对生命教育的启发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