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生活學會成立20周年; 正春書院創辦27周年.弟子規與品德生活教學網路學校招生,優惠中電話0919140073 0919-140073
首頁
1
網頁導覽
2
民族文化知乎
3
池氏宗譜電子檔4
http://www.ccla.url.tw/ 中華文化生活教育&資訊網
中華文化生活教育&資訊網 803 高雄市鹽埕區瀨南街219號一樓
這裡是中華文化和聖賢教育園地,歡迎你一起來耕耘. 台灣人就是中國人,全球的中國人都要接受和學習中華文化,歡喜過中華文化的生活方式,享受中華文化所帶來的樂趣和幸福人生........中華文化生活學會建構兩岸大中華文化生活共榮圈教育,此未完成的心願,期待找尋全球有緣的仁者來完成.落實本會兩岸大中華文化生活共榮圈的倡議主張,重建台灣為中華文化重鎮,人人學好弟子規,拾回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偉大.兩岸必須統一,台灣地區領導人必須是明君,施行仁政,繼承中華文化道統,讓兩岸人民要過幸福快樂的生活,國家要建設中華百姓文化生態博物館,(上圖)引領百姓認識中華文化,接受中華文化的教育,過中華文化的生活方式,享受中華文化所帶來的幸福和快樂.      中華文化生活學會以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為宗旨,我們認為中華文化就是兩岸中國人的驕傲,她乘載了五千年來聖賢智慧,啟迪著兩岸中國人面向祖國,祖先.中華文化的啟示   台灣子民都要接受中華文化的教育,中華文化在台灣不可不知,要明白中華文化涵養台灣才有今日的文化底蘊.台獨執政者竄改歷史課綱,去中華文化儒家教育,反宗教教義,背祖忘宗,注定要在歷史中被審判,被人民唾棄.中華文化生活學會以正春書院和華博藝術學院組織中華文化宣導團,宣導中華文化就是台灣地域文化的本根. 請共同來學習.千年巨變    萁豆相煎    烽火滄桑    探路     兄弟登山    百年之悟跟著書本去旅行 互聯網學習中華文化    美麗中華台灣的過去現在的台灣(1946年後至今)未來的台灣  http://www.ccla.url.tw/hot_415439.html 1. 中華文化學習專區* 2024-11-18 2025-11-18
中華文化生活教育&資訊網 803 高雄市鹽埕區瀨南街219號一樓 http://www.ccla.url.tw/hot_415439.html
中華文化生活教育&資訊網 803 高雄市鹽埕區瀨南街219號一樓 http://www.ccla.url.tw/hot_415439.html
https://schema.org/EventMovedOnline https://schema.org/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
2024-11-18 http://schema.org/InStock TWD 0 http://www.ccla.url.tw/hot_415439.html

池老師兒童弟子規(教品德) 歡迎洽詢 >>兒童家教班 師資培訓班 .洽詢專線0919-140073

                 記池氏族譜>池氏房譜>新編池家在台灣
77376519d413c6bbd77ae2f03716032a.JPG 422892a3b139b52ed6c0f285a0a5525e.JPG

f5c63f73287f06e037a9ab1b0b97bdb3.JPG 6c7c36db3db23dd78ab24026dd1d291e.JPG


池氏房譜電子檔編撰的緣起. 
  • 池家在台灣的歷史追憶 親情永遠是每個人的最愛,以政治理由的人為阻隔百姓親情的聯繫和相聚, 是最為可恨的事. 池氏父執輩為了生計來到寶島台灣謀生, 而終在此娶妻生子繁衍後代, 是當年大陸人民移民國外的普遍現象.
  • 民國27年前後, 二伯父(台灣為大伯父) 諱正傑公,.係池氏大房道原公派下第二十四氏,以木工技術初抵台灣基隆, 據大伯父稱來到基隆時,口袋裡只有一塊錢. 然而憑著溫州人"白天做老闆,晚上睡地板" 的拚搏精神,一段短時間後已站穩腳步,覺得可以在此謀生了.
  • 1938年返回故鄉-浙江省永嘉縣江北岸礁下村將兩個弟弟, 諱正洪公(三伯父)和諱正春公(家父)帶來台灣,後轉南下於高雄大林埔落腳, 後移居高雄鹽埕埔, 記憶所及就住在鹽埕區建國四路亞都照相館旁. 後來三兄弟在二伯父的領導下,遵母兄弟在外不可分家之命, 成家立此時係池家在台灣創業的鼎盛時期, 經營家具製作和銷售 ; 工廠設在高雄市鼓山區鼓山一路, 店面在鹽埕區大公路,店名稱" 正記木器行".
  • 感恩池家第一代二伯父,三伯父和家父的團結合作,教育出第二代,均能接受高等教育,特別要感恩家父對子女教育的重視和付出,這也是我日後於1997年,因感念父親對教育的理想,在高雄出生地創辦正春書院的源起,用以紀念父親.
  • 台灣在蔣經國執政開放兩二探親,池學文跟隨父親第一次回到祖籍地永礁下下,記得當時有30多位池氏耆老就在池氏祠堂外迎接我們,這次回家也帶回這本"池氏房譜",真是傳家之寶.我也拷貝數份分送學禮,學和美枝一份. 今池家在台灣已繁衍四代,為永久保留這份族譜傳于子孫,特以電子檔方式記載.
傳家之寶 世澤綿長
池氏宗譜 已有記載者係依據 :  
1.重修池氏宗譜序 - 大元大德己巳重陽月吉旦 甌城殿元 陳剛 撰
2.重修礁山池氏宗譜序 - 嘉靖壬戊春王正月穀旦朔後二日 礁山七氏孫 雷 撰  (按: 明朝1522-1566年間)
3.新修池氏宗譜序 - 中華人民共和國 公元2007年歲次丁亥仲冬月 穀旦 浙江省瑞安市平陽坑王超亮 撰
為了使池氏家人更加清楚族譜內容, 學文將其作了註解如下.   西河郡池世宗譜
池氏宗譜 新修池氏宗譜序 世上萬物本乎天 而人本乎祖 孫而有祖 猶水之有源 木之有本 欲知自身知所自出 必窮其源祖之由來. 憑譜記載 猶國之有史 可以探本求源 .

池氏鼻祖歷史悠久 淵源深遠 宗支棋羅星布 遍及中原. 惟近派 諱公(註1.) 己未 科進士 任江西監察御史 辛酉 謫永嘉 令其三子 諱公 居永邑之泰清湖川而家焉 為吾族第一世祖.(註2.) 傳到第五世祖 諱震諠公 字彥榮 贅居礁下 為礁下開基之史祖 至第八世祖  諱維新公 分於前房派分居上村石馬岙 八里朱塗外岙等地.  諱維玉公 分後房派 子孫分居後垟 溫州 台州橋等地.

註1. : 鼻祖指的是先祖 據1.重修池氏宗譜序和 2.重修礁山池氏宗譜序 紀載為 諱爰公. 但又據後修的 新修池氏宗譜序 紀載池氏鼻祖為諱雲公 (猜想爰和雲兩字,以溫州話來講是一樣的發音,故應為同一人).池氏鼻祖原來住在現在的福建省福清市光賢里的山區一塊大平地.鼻祖在西漢建昭五年(是漢元帝劉奭的地3個年號,西元前38年, 距今2061年).
註2.後來 諱雲公被貶官到浙江永嘉,命其三子,名為地.居住在永邑之泰清湖川(據百度: 永邑是現在的浙江省永州市零凌區,始建於明朝洪武九年(1376).他是池氏第一世祖.一直繁衍至第四代.
註3
.傳到第五代 名為震諠,字遷居到永嘉縣礁下村 (即大伯父家現居地),是池氏第五世祖,亦是礁下的開基祖. 至第八世諱維玉公,其長子為江北後房第九世 諱道原公 再傳到二十一世諱忠鴻公 為大房道原公派下 再傳到二十四世 正鑾公 正傑公 正勇公(正洪) 正春公和金生公 (正傑公 正勇公(正洪) 正春公於民國27年之前遷居台灣省高雄市至今).   

各房人才輩不乏人 宗譜递屆接纂前譜. 自共和庚申年修後迄今已歷二十八年. 在此期間 由黨英明領導下 實行改革 開放國家 日益強盛 .人民生活日新月異 奔向小康 邁進二十一世紀. 池氏裔孫大辦企業 外出經商等 經濟繁榮 蒸蒸日上 .今與昔 時有天淵之別. 值此今春 合族商議 倡修宗譜 確定人選 來瑞延余梓輯 未其族重修宗譜 於三月初八日協商事宜 即開丁採訪諸君 不辭艱辛 跋山涉水 遍地蒐羅 . 由各地族人同心協力 . 宗譜歷一寒暑 終克峻工 實諸君之力也.  近代池氏裔孫 各行各業 人才輩出 . 有父慈子孝孫賢而光宗耀祖者 有德才兼備光明正大 兩袖清風 為民造福者 有孟母斷機教子三遷者 有鑿壁偷光勤奮好學而名列榜首者 有僑居海外勤勞致富者 有科技創辦企業腰貫萬金者 有熱心公益而慷慨解囊者 真乃山清水秀 人傑地靈 . 恕恕不一 希同心同德 為族爭光 為國爭榮 . 余不才 略敘數言是為序 .  公元2007年歲次丁亥仲冬月   穀旦    瑞安市平陽坑 王超亮拜撰. 


池氏宗譜 修礁山池氏宗譜引
池氏宗譜 修池氏宗譜序
摘錄族規十條
一 孝悌以肅家風
二 崇祀以敦孝行
三 睦鄰以友同處
四 耕讀以務本圖
五 賑濟以恤貧困
六 婚嫁以選良家
七 勤儉以守祖業
八 禮讓以戒爭端
九 養性以冺私慾
十 謹信以慎樞機

行詩 共計二十八世 
諠 萬 子 維 道 漢 朝     崇 國 應 文 世 元 天

永 昌 忠 良 宗 正 學     明 得 必 茂 定 芳 時

新取行詩 共計二十八世二十八世
繼 善 有 慶 光 宏 福     瑞 啟 景 運 紹 奇 英

振 聲 遠 大 冠 華 宇     毓 志 成 賢 澤 培 新

石馬岙行第 自十三世起
善 應 文 世 元   仲 永 昌 忠 瑞   茂 國 繼 宗 大   振 萬 古 長 青

下岸行第 自十九世起
世 嘉 宗 良 汝  孔 仁    澤 興 禮 義 永 賢 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