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網頁導覽 > 理事長專區 > 池理事長 - 有永遠的理事長稱呼的池學文講話曝光
創會理事長池學文於成立大會上致詞全文
發表於2004.10.9台灣 高雄市
建構中華文化生態博物館Eco-Museum of Chinese Culture
2000千禧年,個人在主持「鹽埕文化協會感恩晚會」時,提出〈感恩的文化〉。無論站在人我對待的關係上,抑或以〈因果〉論之,感恩可以立即改變逆境的現狀而逐入順界。這一點應用在現實社會的亂象上,是值得大家省思和積極投入的公益理念。台灣四面環海,處處是水,處處生機,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之。政府和民眾在面對天然災害的問題危機處理上,亦應以感恩的心來面對,才能使得國泰民安。
已故傅偉勳先生以台灣人身份提出以下見解,頗為台灣知識份子之警惕,他說 : 台灣知識份子對於中國大陸的一切真相有飢渴般的了解慾望,十分反應台灣本身的文化斷層危機,不論政局如何變化,政治與文化學術必須截然分開,否則台灣文化斷層危機會越加嚴重,對台灣本身不利。海峽兩岸的知識份子都應具有文化中國的共識共認。
民國以後,西潮的衝擊使得中國的知識份子頓失文化自信,急速的轉型與變化,呈現了文化各種層面的不適與失調,在大張進步與改革之談,政府在文化學術上自我封閉的作法,遲早會不攻自破,即使台灣急欲發展出本身的本土文化,其文化根源仍不得不包括於中華文化本根中,至今似乎一直缺少一種身心安住的力量。
有謂菩薩道上難行能行 , 只因私慾難除 , 公益難為所然。然而「中華文化生活學會」籌備經年後,有幸能與諸位志同道合映心而來 , 同持文化人的理想與使命,齊爲發揚國粹、弘揚中華文化,著實令人欣慰與感動。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傳承著先民無限智慧並融入國人生活,有著「不捐細流而成大河 ; 不拒坏土乃成高山」的寬容大量,成就了中華文化的性格。
吾人傳承中華文化,發揚其和諧、和平、包容與感恩的生活價值觀而付出心血。故訂定本會宗旨為介紹 , 提倡和弘揚中華文化 - 提高台灣人民的文化素質和生活情操 ; 推動台灣和海內外華人社會文化生活與感情 ; 聯繫世界各地文化 、學術機構、促進文化交流.。懇望與會大眾結合全民共同努力。
個人於民國89年,緣於台灣十幾年來反對運動的興起,產生「本土化」的強烈訴求,然而這種過度提倡「本土化」已呈現意識形態的草莽性,毫無理性的民粹運作,對於傳統優質的文化提升和傳承形成莫大的阻礙。即向文建會提出建議請定位「台灣,水的文化」(見鹽埕埔社區報19) 建請在政策上確實輔導改善人與人之間的友愛關係,促進人與環境的和諧,並注重文化教育利眾思想的學習與傳播,鼓勵和獎勵。引喻1.水的清淨本質,代表著清潔的社會和原本清淨的人心和思想2.水代表著各族群、黨派、宗教、官民、貧富、和年齡等的融合3.水又反映了事實環境上(海島)的需要。它具有融解、融合、包容之性格,也特別符合台灣移民社會的事實。中華文化在台灣是無可否定的事實,這裡人民生活的方式和由中華傳統文化中所領受到的生活樂趣,任何執政的政府,是無法去除的 。過去的政府透過政策,想藉著荒繆的切割式教育和對歷史的扭曲,過度執著地發展「本土意識」教育,積極行「去中國化」政策,而忽略了中華文化所強調的人才 、人品和人文的完全教育。
在台人民,絕大部份均先後移民自中國大陸;有外省族群,包含客家族群、明鄭後閩粵後代 、其生活習慣、人文精神、語言文字(即使所謂的台語,亦即閩南語或稱福佬話)和百家姓皆同 ; 從祭拜祖先、慎終追遠、到節慶鄉情、五福喜慶、藝術書畫、經濟民生茶酒文化、以及儒釋道各家所留下的生活中的道德修養、醫藥養生和宗教信仰等等,都支配著台灣人民的社會行為和日常生活。因此,如何學習中華文化的包容性格,以消除省籍情結減少認知差距;提倡中華文化的優質生活樂趣等就成為新世代的人民共同的期望。台灣原是一個很有福報的地方,人民具備高水準教育。然而面對西方文化的衝擊,而造成「官能文化」當道,使得社會價值嚴重扭曲。文化人自有憂國憂民之慨。此時提出「中華文化生態博物館藍圖」- 讓國人都能實際參與保留中華文化所帶來的生活樂趣和生活方式,並藉由集體記憶來傳承中華文化資源,這也就是中華文化生活學會要以「生活」取名的理由和理想。
學會創立初期,提出四大目標 : 提高知名度 ; 百花齊放 ; 主題關懷 ; 文化大使 。我們願意結合所有推廣中華文化的團體和個人 ,在一個共同的心願上一起前進,也寄望文化英才展現中華精神,從事社會關懷,一起為兩岸人民文化生活與感情作出貢獻,再結合世界文化,同為人類和平而努力。學會需要人與智慧的參與和各種資源的結合與提供。歡迎年滿20歲以上的國人加入中華文化生活學會,人人成為文化大使,人人都是歷史的開創者,為人生不留白。最後仍要感謝大家的支持,會眾莊嚴會場。感恩再感恩。